全文共2610字 | 阅读需7分钟
641年正月,大唐文成公主的车驾自长安启程,历经两年多的长途跋涉,最终抵达雪域拉萨。
在那个交通闭塞、通讯艰难的年代,这场跨越千里的联姻给西藏带去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思想碰撞和技术交流,其影响之深远,绵延千年不绝。
时至今日,在藏族传统手工艺和民间故事中,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的传奇依然鲜活生动。
这位大唐公主带往拉萨的,不仅是丰厚的嫁妆,更是中原文明的种子。
(一)赞普东向求姻缘
贞观四年(630年),年仅十三岁的松赞干布于内忧外患中继任吐蕃赞普。这位少年雄主励精图治,迁都拉萨,扫平叛乱,终将青藏高原诸部纳入其治下,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国。
在松赞干布的宏图之中,与强盛的唐朝联姻占据着重要位置。松赞干布曾两度派遣使者向唐朝请婚。
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入唐上表请婚,未获应允。使者归言,因吐谷浑离间之故。于是,松赞干布在贞观十二年(638年)联兵羊同,连破吐谷浑、党项、白兰羌,兵锋直抵唐松州(今四川松潘)。唐太宗命大将侯君集等率军迎击,终退吐蕃之师。
贞观十四年(640年),松赞干布遣使谢罪,并携重礼再申和亲之请。这次唐太宗终于应允,择宗室女册封为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
▲《步辇图》(局部),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松赞干布派来求婚使臣禄东赞情景。(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当时,吐蕃上下对迎娶文成公主极为重视。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松赞干布曾感慨:“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吐蕃大兴土木为公主营建宫殿,此即后世宏伟的布达拉宫的前身——红山宫,这在当时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
当文成公主抵达逻些城(拉萨)时,举城沸腾,道路皆经整饬,男女老少悉着盛装,夹道欢迎文成公主。《旧唐书》中还记载,因公主不喜当地赭面风俗(即以赤色涂脸),松赞干布便下令禁止,并“自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这一举动生动体现了当时西藏对唐朝文化的倾慕与主动接纳。
▲布达拉宫壁画展现了松赞干布时期为文成公主修建红山宫的场景。(图片来源:布达拉宫微信公众号)
唐朝对此和亲亦极为重视,为文成公主备下了极其丰厚的嫁妆。其中不仅有琳琅满目的珍宝器物,更有中原地区的思想文化与工艺技术:经史典籍、汉地卜算书籍三百卷,工艺书籍六十种、治疗四百零四种疾病的医方百种及诊断法、医疗器械等。庞大的随行队伍中除宫女侍者外,还有众多能工巧匠。
此外,文成公主还带去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和三百六十部佛经,极大地推动了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这些珍贵的陪嫁,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社会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蓬勃发展。
(二)长安匠心筑名寺
文成公主到达拉萨之后,亲自主持设计建造小昭寺,许多来自中原的木匠、塑匠参与修建过程。小昭寺修建完毕之后,文成公主将其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供奉其中。
小昭寺的殿门朝向东方,即向着长安方向。同时期修建的大昭寺在开工初期遭遇种种困难,松赞干布邀请文成公主对拉萨地形进行堪舆,并采纳文成公主填湖造地建寺的建议,使得大昭寺得以顺利建成。
文成公主把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以及堪舆之术带到了西藏,成为有文献记载以来西藏学习借鉴中原地区建筑工艺的滥觞。
▲布达拉宫壁画大昭寺修建图中的文成公主。(图片来源:布达拉宫微信公众号)
唐太宗、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相继离世后,唐蕃之间战事再起。拉萨的百姓们听闻大唐意欲接回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遂将其从小昭寺移出,秘密藏于大昭寺左厢暗室中,用泥土封门数十载。
直至710年,唐代金城公主抵拉萨后,才命请出佛像并庄严供奉于大昭寺正殿,同时将赤尊公主所携八岁释迦牟尼等身像移奉小昭寺。
自此,两尊佛像易寺而居,延续至今。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奠定了大昭寺的历史地位。
(三)千年印记:造纸·医术·霓裳
史料记载,文成公主所携大批能工巧匠中,便有造纸匠人。造纸术随文成公主传入西藏,不仅有力推动了初创藏文的成熟与普及,更使中原造纸术在高原衍生出重要分支,极大地促进了西藏文化的繁荣发展。
藏族工匠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盛产的林木及瑞香狼毒、沉香、灯台树、山茱萸等瑞香科植物为原料,在中原传统造纸工艺的基础上形成独特藏纸制作技艺。公元7至8世纪,造纸业已在吐蕃广为普及。
如今,藏纸技艺仍传承于青藏高原,成为西藏文化中的瑰宝。2006年,藏族造纸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尼木雪拉村藏纸更被誉为“尼木三绝”之一(另两项为尼木藏香、普松雕刻)。这些纸张,承载着汉藏跨越千年的技艺交融与文化交流。
▲尼木藏纸技艺传承人次仁多杰进行浇造、抄纸工艺步骤。(图片来源:新华网)
藏汉之间在医学方面的交流,更是源远流长。据藏文史籍如《汉藏史集》等记载,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中原六十甲子历算方式、医术及养生之道便已传入西藏。文成公主入藏时更是带来大量的中原医学精粹。
7世纪中叶,汉僧医玛哈德瓦与藏医达玛郭夏将文成公主所携医著合译为藏文,取名《医学大全》。该书系统引入了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营卫气血、脏腑学说及望闻问切诊法,为藏医体系注入核心理论。
8世纪初,金城公主再携历算、医书入藏。汉藏医者继续合力将这些医术译为藏文《月王药诊》,融合了两地的传统医学,奠定了藏医学理论基础。
▲西藏藏医药大学学生。培养藏医药人才、传承藏医药文化,一直是该校的坚持和使命。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文成公主入藏,在吐蕃掀起了学习中原文化的热潮。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子监学习汉文经典,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多次入唐的吐蕃重臣论钦陵(禄东赞之子)。至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和亲,进一步推动了汉藏文化交流,并创立了延续至今的朝佛仪式“谒佛之供”。
文成公主的影响早已深深融入西藏文化,她的各种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西藏山南措美县扎扎村,就通过藏族妇女传统的“扎扎服饰”讲述着这段流传千年的故事。
“扎扎服饰”以氆氇精制,整体颜色鲜艳夺目,其针脚走明线,贴边与缝合线外露,因此也称“反穿花氆氇”。
▲扎扎服饰,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片来源:西藏博物馆官网)
关于这种独特的服饰,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文成公主在扎扎草原与牧民欢聚畅饮,酒酣之际不慎打湿弄乱衣衫发髻。闻松赞干布到来,公主情急之下反穿湿衣相迎。扎扎妇女目睹此景,便纷纷效仿此装束,相传至今。
千年过去,拉萨小昭寺的殿门依然东向长安,而来自中原的文化印记也早已深深融入雪域高原的文化血脉之中。这绵延不绝的东望,正是汉藏民族交融共生的永恒见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永信证券-永信证券官网-正规炒股软件有哪些-炒股配资平台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