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法两国领导人再度碰杯相聚,引发外界关于“出兵乌克兰只是时间问题”的猜测。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7月8日起,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启了对英国的为期三天访问。为了彰显对法国“老朋友”的重视,77岁的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亲自设宴款待。马克龙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时,毫不避讳地谈起英法两国在欧洲防务中的地位。他指出,英法两国的军费开支加在一起,占据了整个欧洲防务预算的40%,同时两国也是欧洲仅有的两个核武器国家。因此,马克龙强调,两国必须共同承担起维护欧洲安全的“重任”。
更有意思的是,马克龙在公开场合还提前“剧透”了下一步计划。他透露,自己将在10日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的会谈中,重点讨论如何进一步升级两国的军事合作。更重要的是,他还提出,要将英法两国的国防开支提升到各自GDP的3.5%,以此在北约内部打造一个牢不可破的“欧洲支柱”。毫无疑问,马克龙这一番话,背后有着对美国安全承诺日益失去信任的深意。他显然不再愿意把欧洲安全寄托在美国身上,尤其是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欧洲各国对美国的可靠性更加心存疑虑。
看到这里,很多人不免会联想到,早在几个月前,英法两国就曾带头讨论过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的方案。如今,借着马克龙访英的机会,英法会否顺势推进这一敏感议题,再次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
然而,现实却给乌克兰泼了一盆冷水。英国媒体9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由于美国方面的调解毫无进展,加上华盛顿迟迟不愿为欧洲国家的驻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英国和欧盟内部已暂时搁置了派兵计划。相较之下,英法等国目前更倾向于通过所谓的“志愿联盟”,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与资金支援,帮助基辅政府拖延战线,打持久战。
从本质上看,这不过是欧洲国家在发现美国“不愿站台”后,选择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策略。换句话说,一旦离开美国撑腰,欧洲在安全领域的所谓“独立自主”仍然底气不足,军事力量的短板在乌克兰问题上暴露无遗。
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而言,欧洲暂时搁置派兵,无疑是一大利好。这意味着,即便俄乌冲突结束,乌克兰也很可能无法迎来北约常驻军队。不过,普京当前最头疼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
现阶段,俄军距离完全控制顿巴斯还有不小的差距。此前被寄予厚望的夏季攻势,也陷入进展缓慢的困境。如果战局继续僵持下去,普京恐怕很难在2025年之前顺利收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国内传出了熟悉的名字——瓦格纳集团。
据多方消息,从上个月开始,俄罗斯已陆续从非洲调回部分瓦格纳雇佣兵,表面上称这些部队已完成在马里的“阶段性任务”。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普京此举实质上是在向乌克兰战场“输血”。当前俄军兵力紧张,战线吃紧,普京宁可暂时放松对非洲地区的掌控,也要将能调动的军事资源集中到乌克兰战场。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乌克兰战事中,瓦格纳集团的表现确实令人侧目。从巴赫穆特的血战,到顿巴斯的拉锯,瓦格纳展现出了超出俄正规军的战斗力。如今瓦格纳被重新召回战场,俄方显然寄望这支“铁血部队”能够再度扭转战局。
然而,时过境迁,瓦格纳已非当年那支生猛之师。过去几年的激烈消耗战,让瓦格纳同样元气大伤。更何况,随着前领导人普里戈任的死去,这支雇佣军的整体凝聚力和作战意志已不可同日而语。即便如今回归乌克兰战场,瓦格纳究竟还能发挥多大作用,仍是未知数。俄军高层若指望瓦格纳“独力支撑战局”,恐怕也是过于乐观。
综观目前局势,英法两国虽在外交场合高谈阔论,但短期内出兵乌克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欧美之间的裂痕逐渐扩大,欧洲安全仍难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俄罗斯虽迎来欧洲暂缓出兵的好消息,但自身战场压力并未减少,战局依旧胶着。
可以说,不论是英法的碰杯庆谈,还是俄罗斯的兵力调动,背后其实都透露着一种“力不从心”的无奈。乌克兰冲突虽仍胶着,但局势已远不如外界表面看到的那么“黑白分明”,而是陷入了一场更深层次的拉锯战与心理战。接下来,这场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持久博弈,恐怕还会继续反复上演。
永信证券-永信证券官网-正规炒股软件有哪些-炒股配资平台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